第40章 西入長安
關燈
小
中
大
歷史上無數慘痛的經驗告訴我們, 當你沒有足夠的能力時,所握權力的大小同你翹辮子的速度便是成正比的。
這個定律印證在何進身上更是尤其地快。
何進本是屠戶出身,因異母妹受寵於靈帝而一路高升, 既能做到手握兵柄、翹首京師,總攬豪傑、登庸名士的地步,可見何進必是有些手段的。
可奈何此人愎諫違眾, 拒不聽納陳琳之言。用曹老板的話來說,便是——知小而謀強。
何進痛恨宦官已久,深知宦官之輩早已為天下所共嫉惡, 再加之蹇碩曾密計謀害何進,何進對宦官的厭惡程度可以說是達到了情緒生涯的頂峰。
別跟他說什麽除首惡!宦官就沒有一個好東西, 要殺便誅個痛快。
恰逢此時, 同樣對宦官恨之入骨的袁紹亦有此謀劃。何進與袁紹一拍即合,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,想著遲必生變, 當即便商定計策,決定徹底廢除宦官之制。
如果何進雷厲風行一些, 那他可能不會死得這般憋屈。
可惜他沒有,何進制定了完美無缺的計劃後,竇武誅殺內寵反被害的先例並沒有給他以警醒, 這時候他突然記起自己仍為人臣了,所以他巴巴將這計劃迫不及待地告知了自己的妹妹,何太後。
何太後又告知母親舞陽君, 舞陽君屢受宦官賄賂,覆開始調撥起何太後與何進之間的關系。何太後果然狐疑,堅決不同意何進的計劃,此時的何進寶寶不免委屈, 可他沒有想著自己強硬起來,而是聽從袁紹的意見,尋起了“外援”,外援之一便是那遠在河東的董卓。
然而所有人的聲援,都不及何太後的一個“不許”。袁紹催請再三,何進一再狐疑,久則事敗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
八月,何進進宮請旨,反倒自投羅網,被張讓等人誅於嘉德殿前。
自青童口中聽聞何進謀逆被誅的消息時,郭瑾正提筆於地圖上圈畫著路線,青童此言一出,郭瑾的手腕不慎抖動,濃黑的墨汁便順著毛尖滾落,渲出一道不算打眼的墨跡。
郭瑾將毛筆置於筆洗中,又將案上的絹帛卷起收好,這才將視線投至對面的少女身上。神色驚惶、面色急切,耳際的翠玉明鐺扶波而動,隨著此人跪坐的姿勢,輕輕搖曳在半空裏。
郭瑾非常理解青童如今的心情。畢竟擎天柱般的何進轟然崩塌,這到底意味著什麽?任誰都不難猜想。但對於何進之死,郭瑾卻並無多少感觸,她現在唯一的念頭便是——董卓要進京了。
關於董卓,許是史書上對其殘暴無度的說法太過密集,郭瑾反而對他有那麽一絲的恐懼。幸好自己怕死第一名,絕不會與他正面硬杠,郭瑾安慰地想,董卓就算是狠如餓狼,那也與她沒有半毛錢關系。
想著自己今後註定漂泊坎坷的奮鬥生涯,郭瑾心生不忍,老生常談道:“青童若聽我的,最近便收拾行裝,回陽翟去罷。”
青童見她欲再次撇開自己,也顧不得心中羞郝,急急握住郭瑾的袖角:“公子可是嫌我累贅?”
郭瑾也不掙脫,只任憑她小心翼翼地攥著,“青童無需多想,瑾不過感於天下將亂,潁川物阜民豐,恐難逃劫虜厄運。”
等到董卓進京,西涼兵大肆洗劫雒陽世族,又變本加厲地席卷至雒陽周邊地區時,世家遍布的潁川沃土必是首先遭難的一方。
此時若不遷移,那便是在劫難逃了。
郭禧雖不是自己的生父,但好歹對她憐愛有加,就算看在原主的份上,她也不能任由這般年紀的老人家被西涼軍侮辱折磨。
思及此處,郭瑾接道:“瑾書信一封,青童若肯回鄉代為轉達,使我郭氏舉族遷往荊蜀一帶,瑾自當銘記深恩,來日厚謝。”
原是想讓她回家送信?
青童當即叩首稱諾,她對自家公子的判斷從無疑慮,她就是這般毫無顧忌地相信眼前的端端少年,公子便似書中所謂的人間瑤華一般。
人間自有瑤華館,何必仍尋弱水船?能追隨這樣的人,哪怕窮極一生,也是值得的。
既已應允下來,不出三日,郭瑾便已幫她打點好出入雒陽的事宜,然後就著秋高氣爽的天氣,郭瑾拉著兄長一同來到城郊,親自為青童送行。
郭瑾道聲“珍重”,青童忙自車架上伏跪行禮,待駿馬嘶鳴著遙遙遠去,青童方如夢初醒般掀開絳色車簾,沖著郭瑾二人的方向拼命揮手道:“公子且等我回來!”
郭瑾笑一笑,即已離開這紛爭之地,但凡聰明一點,都不會再攪入這洶湧逆流之中。
祝你此程順帆順水,無病無疾,平淡一生。
……
何進死後,何進的部曲瘋了般沖入宮內。袁術亦趁機攻入宮城,張讓等人攜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。
袁紹更是乘機佯稱奉詔,封閉宮門,大肆搜查宦官,無論老幼皆盡殺絕。就在袁紹殺人殺上頭的時候,早些時日因為袁紹的提議而被何進征駐上林苑的董卓坐不住了。
眼瞅著京師大亂,自知機不可失的董卓開始舉兵向雒陽進發。真是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,董卓仆至西郊,便於北邙阪下同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相遇。
簡直是天賜的王牌,董卓興高采烈收下這一神來之禮,直接浩浩蕩蕩率軍進駐了雒陽城。
袁紹傻眼了,郭瑾也傻眼了。
袁紹素見事遲,直到董卓以障眼法將手底下的西涼兵來來回回湧進城中數次,他這才扼腕嘆息,深覺為時晚矣,又恐為董卓加害,遂狼狽逃往冀州。
而郭瑾傻眼的卻是,二郎不見了。
董卓進京之初,便裝模作樣地開始廣征名士,郭瑾本想著此人心胸狹隘,雖不能接受旁人拒絕之意,但好歹也要互留些顏面,誰知留守京師的荀攸小天使卻沖她怒罵幾聲,說是荀爽被董卓這賊人強制征辟,逃避不得,已被押去平原赴任。
郭瑾:“……”
這是要麽死要麽工作的節奏啊餵!
深覺裝病在強盜思維的董卓這裏明顯行不通了,郭瑾與郭嘉商議許久,兩人規劃之後,終是敲定了徐州此地。
徐州沃野千裏、風調雨順。在曹老板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大肆攻掠徐州一帶之前,陶謙任人推行屯田制,此處可謂是百姓富足、州裏相附。
在這裏嘗試推行自己的新型農業理念,顯然是再適合不過了。
可就在郭瑾卷起行李,又磨好佩劍,並把馬廄中的快馬餵得心滿意足時,郭瑾後知後覺地發現,二郎不見了?!
任她尋遍郭府,又與郭嘉分頭拜訪了禰衡與荀攸府中,甚至連曹昂處都不死心地纏問了幾遍。
都沒有,就似憑空消失一般。
郭瑾徹底慌了,拼命回憶著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可任她如何努力,腦中仍是一點印象都沒有。見郭瑾失了理智般日日出府尋找二郎,郭嘉心有不忍,也不勸阻,只日日隨在她身後。
時間一長,郭瑾心中的念頭便如雨後春筍般冒個不停。
二郎他……莫非遭難了?
想著最近雒陽城中流傳的西涼軍惡行,郭瑾只覺渾身冰涼,他不過是個未滿十歲的孩子,到底是怎樣的喪心病狂,要這般針對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孩童?
這不是禽獸又是什麽?
中平六年(189)九月,董卓妄行廢立之事,擁立劉協登基,是為“獻帝”。不消兩日,何太後被毒殺身亡。
由於二郎失蹤的緣故,原本定於中平六年九月份便要跑路徐州一事,竟直接拖到了年後二月。
初平元年二月,董卓迫於袁紹聯軍之脅,竟開始蠻橫強迫遷都。郭瑾沒有等來二郎的消息,只得被迫登上早便備好的車架,計劃趕在武力驅趕之前安全出城而去。
雒陽城內一片狼藉,東倒西歪的攤販上,撒落著七零八落的瓜果時蔬。
郭瑾掀開布簾遙遙遠望,身後的雒陽宮城火光沖天,一時間婦孺尖叫聲、嘈雜爭鬧聲與鐵甲烈烈聲不絕於耳,滾滾烏煙籠罩整個京師,郭瑾瞧見已經不見其形的巍峨宮殿,心中突然就有些難過。
兩宮起火、雒陽大亂,挖陵盜墓、惡行難堪。這一刻的雒陽,就如世界末日一般。
郭瑾覺得自己本不該如此,她明明是個洞悉所有歷史發展軌跡的現代人。
她明知董卓殘暴、罪孽滔天,明知百姓流離失所、苦不堪言。可這些就是歷史,她再怎麽悲戚,也不過是個旁觀者而已。
可自她發覺二郎失蹤的那一刻起,她才猛然驚醒,其實自己早已身在所謂的歷史當中,她是歷史的一部分,她會因為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控制而慌亂無措,她會卑微地希望一切不過大夢一場。
自己是不是……也有能力改變些什麽?
正這般想著,視野正中突然現出一道熟悉的身影,那人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,身上的湘色曲裾上滿是不及拍落的灰塵,面上眸中皆是焦急無措,她就這般惶惶立於官道盡頭,仔細打量著來往的每一輛馬車。
驀然間,青童的視線被一架毫不顯眼的車架緊緊吸引。仔細瞧去,車廂的絳色帷幔下果真是那張清雅絕塵的側臉。
少年不知在思索著什麽,一時有些晃神,就在青童驚喜地擡起胳膊同郭瑾二人遙遙揮手時,她的步子還未邁出,便被周遭身披鐵甲的西涼兵夾起,扛在肩頭,沖著映紅天際的火光處直直走去。
郭瑾急急道了聲,“青童?!”
郭嘉未及反應,便見方才還沈默端坐的白衣少年,轉眼間便已躍下車架,瘋狂朝大火處奔去。
郭嘉心弦猛地繃緊,瞧著少年決絕如斯的背影,抓起身側的佩劍便隨之下車。臨別之前,還囑咐了車夫於西城郊匯合。
郭瑾腦中一片空白,許是二郎失蹤一事對她打擊過甚,她實在難以接受另外一樁痛心疾首的事故。只見她拼命追趕著那位西涼軍的步伐,遠遠地只能看見對方身上厚重冷硬的鎧甲,火光下折射著毫無感情的冰冷光澤。
她的臉色蒼白,冷汗直直滲入衣衫,凝神抽出懷中的短刀,刀鋒早在之前便已被她磨得鋒利無比。她拼盡所有的力氣跨過人山人海和推推搡搡的士兵,就在她滿心以為自己可以救下那個天真善良的小姑娘時,迎接她的卻是青童含著熱淚自絕而亡的場景。
這是她第一次感覺到無助的滋味。久違的怒氣沖頭而來,乃至於她緊攥著短刀,並瘋魔般將那刀身死死插入對方的脖頸中去。
血管被人割開,血液四濺而起,郭瑾的雪白襜褕霎時間被染作艷紅。瞧著那人毫無聲息的模樣,郭瑾手一松,短刀“咣當”一聲墜落在地。
她殺人了……
郭瑾一時呼吸困難,就連心臟都堵塞地生疼,腦中還未來得及思考,郭瑾便已被人穩穩握住雙手。
他的呼吸全都亂了,一點都不似平日裏氣定神閑的模樣,郭瑾乖乖任他握著,眼眶憋得通紅,卻是開口問道:“兄長怎也跟過來了?”
郭嘉卻不言語,雙手順著手臂直直扣住她的後腰,似乎生怕一松手,便再也尋不見她。
郭瑾順從地任他抱著,見對方並不嫌棄自己身上的骯臟血跡,亦跟著箍上對方的腰身,“兄長,青童她……”
話至一半,便已哽咽出聲。
她突然怕透了這個世道,人命賤若草芥,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行到來。她不想再失去任何自己在乎的人,她顯然無法做好一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。
郭嘉終是平穩下呼吸,此刻聞聲,微微垂首便湊至郭瑾耳邊,“阿瑾莫怕,這本不是你的過錯。”
你本已為她安排妥當,你又如何能料到她貿然返程?
聽到對方的耐心撫慰,郭瑾按下悲慟的情緒,直接攥住對方寬似流雲的長袖。郭瑾欣慰地想,至少還有兄長陪在自己身邊。
有他在,就算所有人都拋棄自己,好像也沒有那麽難過了。
不過……
想到天妒英才,史書上兄長去世時不過三十又七,郭瑾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太過依賴對方。
到時候會難過的,若是兄長不在了,還有誰來寬慰自己呢?郭瑾竭力平下心緒,正要同郭嘉盡快離開此地,便聽身後有人遠遠喚道:“瑾兄!”
郭瑾回身,曹昂不知為何還未出城,此刻正遙遙策馬驅近,他的身姿俊逸灑落,她甚至可以想象到此人鐵甲銀槍、叱咤沙場的颯颯風姿。
曹昂飛身下馬,見她滿身血汙,眉毛明顯擰到了一處,“瑾兄可有受傷?”
稍稍退後半步,郭瑾勉強維持著君子風範道:“無礙,曹兄勿掛。”
想著此地不宜久留,曹昂也不多言,只將手中韁繩穩穩塞進郭瑾手中,並在兩人疑惑的視線中拱手離去。
郭瑾察覺出他的用意,正要上前扯住他的衣袍,對方卻繞過她的動作,遠遠沒入烈烈火光中,他的背影硬拔堅決,漸漸隱沒於火光人海。
記下對方的雪中送炭之恩,郭瑾與兄長一同策馬出城,行至西郊與車夫匯合時,郭瑾轉念一想,只沖靜靜待命的褐衣車夫道:“走,去長安。”
·
荀彧歸鄉後的第一件事,不是娶妻,而是游說潁陰族人遷移之事。
荀氏世代居於潁陰,如今更是當地望族,遷族之事,涉及祖宗祠堂,怎可如此倉促而就?
就在荀彧費盡口舌同族中長輩斡旋之際,大將軍何進的死訊恰巧傳至潁川,一時間,郡縣皆驚,方知荀郎所言非虛也。
荀緄德高望重、輩分尊崇,想通荀彧所言後,便開始思慮遷族一事,見二龍先生都已點頭,族中長幼這才紛紛應聲同意。
同荀緄敲定避難冀州之後,荀彧終是落下心頭巨石,還未及休憩片刻,方想起陽翟城中,還有瑾弟日夜掛懷的親友,這才孤身一騎再入陽翟。
第一次登門拜訪,荀彧禮貌道明身份,聽聞是潁陰荀氏慣有才名的荀文若到訪,郭禧滿面春風地迎出門來,與對面的青年溫和見禮。
荀彧愈發恭順,同郭禧步入正廳後,便直接長揖不起,將荀氏欲舉族遷移冀州之事同郭禧透徹言明。
郭禧雖年過七十,但耳聰目明,對京中之事更是多有關註。
本就覺出大難將至,打算舉家遷徙的郭禧順勢眉開眼笑,只拉著荀彧的雙手開始同他暢談熱聊。
期間無意得知荀彧竟與自家女兒熟識,郭禧捋著花白的胡須慨然頷首:“文若通雅不凡、品若松竹,若非小女無意於婚嫁之事,老朽定是親登貴府,也要將這般賢婿拐回家門才是!”
荀彧聞聲笑得溫和,“承蒙郭公擡愛,彧甚愧矣。”
話罷,腦中卻猛地空白一瞬。
小女……
他明明聽瑾弟所言,郭公家中僅有郭瑾一獨子,又何來小女之說?
荀彧似乎想到了什麽,顧不得繁雜的君子之儀,他猛然握住對方略顯枯朽的雙手,聲色急切道:“郭公所言小女,是為何意?”
郭禧這才驚覺自己說漏了嘴,不由得捶胸頓足地悔嘆一番。許是荀彧太過符合郭禧心中的女婿人選,又許是郭禧過於篤信荀彧的君子心性,知他與阿瑾相熟,郭禧不由附耳密語解釋幾聲。
荀彧的表情僵在面上許久,久到他都不曾註意自己是如何走出的郭府,又是如何策馬而起直直朝著雒陽的方向沖去。
瑾弟她竟是女孩子?
她為何不願意告訴自己?
最後一次相見,她還曾那般柔情地扯住自己的衣袖,是他不解其意,還自以為是地不告而別。
他以為這樣自己總該死心了,他不能喜歡上一個男子,哪怕明明心動到不可救藥,他也要用冷水狠狠澆醒自己。
可如今卻告訴他說,阿瑾是個女孩子,自己喜歡她本沒什麽不對,他本可以同阿瑾攜手一起安靜偕老?!
沖頭的熱意沸騰至頂點,然後就在他情難自控之際,覆又突然降至冰點。
他已經有婚約在身了……
僅此一條,便足以給他判了死刑。
對方毫無過錯,他又怎能為一己之私拋棄荀氏顏面於不顧,又將未婚妻的尊嚴踏進泥地裏,只為自己開心快活呢?
從他不辭而別的那一刻起,他就該知道,是他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幸福。
……
眼瞅著荀彧失魂落魄地策馬遠去,郭禧嘆息著跨進府門,夫人王氏見他笑而不語,回憶起方才聽到的對話,不由蹙眉詢道:“之前不是說相中了荀氏的小輩,荀公達麽?郎君何以對文若說出這番話來?”
瞧著自家夫人的疑惑模樣,郭禧故作深沈地沈吟一聲:“聽聞阿瑾得往雒陽,全靠荀文若相助之恩,老夫如此一言,既誇讚了荀郎德行,又肯定了老夫識人眼光,豈不互利兩全?”
王氏聽他一言,當即知曉了自家郎君心中所想,他不過是埋怨荀郎將阿瑾帶離陽翟,讓他父女路途遙遙、難得相見,又眼尖瞧出此人對阿瑾的別樣關懷之心,便故意作此一言,以期讓荀郎悔恨莫及罷了。
王氏不便戳破郭禧心思,只能轉移話題道:“眼見嘉兒已至弱冠之年,郎君可還記得長姐離世前,曾為嘉兒所留之字?”
郭禧冥思半晌,忽而出聲道:“若無差錯,應是‘奉孝’二字?”
王氏心知當今動亂,她與郭禧無法前去雒陽為郭嘉舉行冠禮,郭嘉與阿瑾亦不願主動回鄉相聚,既如此,倒不如一切從簡,直接書信一封,將表字轉達,他二人若能於雒陽尋到德高望重之人為他加冠,那也是極好的。
王氏將心中所想同郭禧商議,郭禧難得並無異議,當即書信一封交由驛使傳達,自己則專註於遷族大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個定律印證在何進身上更是尤其地快。
何進本是屠戶出身,因異母妹受寵於靈帝而一路高升, 既能做到手握兵柄、翹首京師,總攬豪傑、登庸名士的地步,可見何進必是有些手段的。
可奈何此人愎諫違眾, 拒不聽納陳琳之言。用曹老板的話來說,便是——知小而謀強。
何進痛恨宦官已久,深知宦官之輩早已為天下所共嫉惡, 再加之蹇碩曾密計謀害何進,何進對宦官的厭惡程度可以說是達到了情緒生涯的頂峰。
別跟他說什麽除首惡!宦官就沒有一個好東西, 要殺便誅個痛快。
恰逢此時, 同樣對宦官恨之入骨的袁紹亦有此謀劃。何進與袁紹一拍即合,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,想著遲必生變, 當即便商定計策,決定徹底廢除宦官之制。
如果何進雷厲風行一些, 那他可能不會死得這般憋屈。
可惜他沒有,何進制定了完美無缺的計劃後,竇武誅殺內寵反被害的先例並沒有給他以警醒, 這時候他突然記起自己仍為人臣了,所以他巴巴將這計劃迫不及待地告知了自己的妹妹,何太後。
何太後又告知母親舞陽君, 舞陽君屢受宦官賄賂,覆開始調撥起何太後與何進之間的關系。何太後果然狐疑,堅決不同意何進的計劃,此時的何進寶寶不免委屈, 可他沒有想著自己強硬起來,而是聽從袁紹的意見,尋起了“外援”,外援之一便是那遠在河東的董卓。
然而所有人的聲援,都不及何太後的一個“不許”。袁紹催請再三,何進一再狐疑,久則事敗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
八月,何進進宮請旨,反倒自投羅網,被張讓等人誅於嘉德殿前。
自青童口中聽聞何進謀逆被誅的消息時,郭瑾正提筆於地圖上圈畫著路線,青童此言一出,郭瑾的手腕不慎抖動,濃黑的墨汁便順著毛尖滾落,渲出一道不算打眼的墨跡。
郭瑾將毛筆置於筆洗中,又將案上的絹帛卷起收好,這才將視線投至對面的少女身上。神色驚惶、面色急切,耳際的翠玉明鐺扶波而動,隨著此人跪坐的姿勢,輕輕搖曳在半空裏。
郭瑾非常理解青童如今的心情。畢竟擎天柱般的何進轟然崩塌,這到底意味著什麽?任誰都不難猜想。但對於何進之死,郭瑾卻並無多少感觸,她現在唯一的念頭便是——董卓要進京了。
關於董卓,許是史書上對其殘暴無度的說法太過密集,郭瑾反而對他有那麽一絲的恐懼。幸好自己怕死第一名,絕不會與他正面硬杠,郭瑾安慰地想,董卓就算是狠如餓狼,那也與她沒有半毛錢關系。
想著自己今後註定漂泊坎坷的奮鬥生涯,郭瑾心生不忍,老生常談道:“青童若聽我的,最近便收拾行裝,回陽翟去罷。”
青童見她欲再次撇開自己,也顧不得心中羞郝,急急握住郭瑾的袖角:“公子可是嫌我累贅?”
郭瑾也不掙脫,只任憑她小心翼翼地攥著,“青童無需多想,瑾不過感於天下將亂,潁川物阜民豐,恐難逃劫虜厄運。”
等到董卓進京,西涼兵大肆洗劫雒陽世族,又變本加厲地席卷至雒陽周邊地區時,世家遍布的潁川沃土必是首先遭難的一方。
此時若不遷移,那便是在劫難逃了。
郭禧雖不是自己的生父,但好歹對她憐愛有加,就算看在原主的份上,她也不能任由這般年紀的老人家被西涼軍侮辱折磨。
思及此處,郭瑾接道:“瑾書信一封,青童若肯回鄉代為轉達,使我郭氏舉族遷往荊蜀一帶,瑾自當銘記深恩,來日厚謝。”
原是想讓她回家送信?
青童當即叩首稱諾,她對自家公子的判斷從無疑慮,她就是這般毫無顧忌地相信眼前的端端少年,公子便似書中所謂的人間瑤華一般。
人間自有瑤華館,何必仍尋弱水船?能追隨這樣的人,哪怕窮極一生,也是值得的。
既已應允下來,不出三日,郭瑾便已幫她打點好出入雒陽的事宜,然後就著秋高氣爽的天氣,郭瑾拉著兄長一同來到城郊,親自為青童送行。
郭瑾道聲“珍重”,青童忙自車架上伏跪行禮,待駿馬嘶鳴著遙遙遠去,青童方如夢初醒般掀開絳色車簾,沖著郭瑾二人的方向拼命揮手道:“公子且等我回來!”
郭瑾笑一笑,即已離開這紛爭之地,但凡聰明一點,都不會再攪入這洶湧逆流之中。
祝你此程順帆順水,無病無疾,平淡一生。
……
何進死後,何進的部曲瘋了般沖入宮內。袁術亦趁機攻入宮城,張讓等人攜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。
袁紹更是乘機佯稱奉詔,封閉宮門,大肆搜查宦官,無論老幼皆盡殺絕。就在袁紹殺人殺上頭的時候,早些時日因為袁紹的提議而被何進征駐上林苑的董卓坐不住了。
眼瞅著京師大亂,自知機不可失的董卓開始舉兵向雒陽進發。真是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,董卓仆至西郊,便於北邙阪下同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相遇。
簡直是天賜的王牌,董卓興高采烈收下這一神來之禮,直接浩浩蕩蕩率軍進駐了雒陽城。
袁紹傻眼了,郭瑾也傻眼了。
袁紹素見事遲,直到董卓以障眼法將手底下的西涼兵來來回回湧進城中數次,他這才扼腕嘆息,深覺為時晚矣,又恐為董卓加害,遂狼狽逃往冀州。
而郭瑾傻眼的卻是,二郎不見了。
董卓進京之初,便裝模作樣地開始廣征名士,郭瑾本想著此人心胸狹隘,雖不能接受旁人拒絕之意,但好歹也要互留些顏面,誰知留守京師的荀攸小天使卻沖她怒罵幾聲,說是荀爽被董卓這賊人強制征辟,逃避不得,已被押去平原赴任。
郭瑾:“……”
這是要麽死要麽工作的節奏啊餵!
深覺裝病在強盜思維的董卓這裏明顯行不通了,郭瑾與郭嘉商議許久,兩人規劃之後,終是敲定了徐州此地。
徐州沃野千裏、風調雨順。在曹老板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大肆攻掠徐州一帶之前,陶謙任人推行屯田制,此處可謂是百姓富足、州裏相附。
在這裏嘗試推行自己的新型農業理念,顯然是再適合不過了。
可就在郭瑾卷起行李,又磨好佩劍,並把馬廄中的快馬餵得心滿意足時,郭瑾後知後覺地發現,二郎不見了?!
任她尋遍郭府,又與郭嘉分頭拜訪了禰衡與荀攸府中,甚至連曹昂處都不死心地纏問了幾遍。
都沒有,就似憑空消失一般。
郭瑾徹底慌了,拼命回憶著哪個環節出了問題,可任她如何努力,腦中仍是一點印象都沒有。見郭瑾失了理智般日日出府尋找二郎,郭嘉心有不忍,也不勸阻,只日日隨在她身後。
時間一長,郭瑾心中的念頭便如雨後春筍般冒個不停。
二郎他……莫非遭難了?
想著最近雒陽城中流傳的西涼軍惡行,郭瑾只覺渾身冰涼,他不過是個未滿十歲的孩子,到底是怎樣的喪心病狂,要這般針對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孩童?
這不是禽獸又是什麽?
中平六年(189)九月,董卓妄行廢立之事,擁立劉協登基,是為“獻帝”。不消兩日,何太後被毒殺身亡。
由於二郎失蹤的緣故,原本定於中平六年九月份便要跑路徐州一事,竟直接拖到了年後二月。
初平元年二月,董卓迫於袁紹聯軍之脅,竟開始蠻橫強迫遷都。郭瑾沒有等來二郎的消息,只得被迫登上早便備好的車架,計劃趕在武力驅趕之前安全出城而去。
雒陽城內一片狼藉,東倒西歪的攤販上,撒落著七零八落的瓜果時蔬。
郭瑾掀開布簾遙遙遠望,身後的雒陽宮城火光沖天,一時間婦孺尖叫聲、嘈雜爭鬧聲與鐵甲烈烈聲不絕於耳,滾滾烏煙籠罩整個京師,郭瑾瞧見已經不見其形的巍峨宮殿,心中突然就有些難過。
兩宮起火、雒陽大亂,挖陵盜墓、惡行難堪。這一刻的雒陽,就如世界末日一般。
郭瑾覺得自己本不該如此,她明明是個洞悉所有歷史發展軌跡的現代人。
她明知董卓殘暴、罪孽滔天,明知百姓流離失所、苦不堪言。可這些就是歷史,她再怎麽悲戚,也不過是個旁觀者而已。
可自她發覺二郎失蹤的那一刻起,她才猛然驚醒,其實自己早已身在所謂的歷史當中,她是歷史的一部分,她會因為事情脫離了自己的控制而慌亂無措,她會卑微地希望一切不過大夢一場。
自己是不是……也有能力改變些什麽?
正這般想著,視野正中突然現出一道熟悉的身影,那人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,身上的湘色曲裾上滿是不及拍落的灰塵,面上眸中皆是焦急無措,她就這般惶惶立於官道盡頭,仔細打量著來往的每一輛馬車。
驀然間,青童的視線被一架毫不顯眼的車架緊緊吸引。仔細瞧去,車廂的絳色帷幔下果真是那張清雅絕塵的側臉。
少年不知在思索著什麽,一時有些晃神,就在青童驚喜地擡起胳膊同郭瑾二人遙遙揮手時,她的步子還未邁出,便被周遭身披鐵甲的西涼兵夾起,扛在肩頭,沖著映紅天際的火光處直直走去。
郭瑾急急道了聲,“青童?!”
郭嘉未及反應,便見方才還沈默端坐的白衣少年,轉眼間便已躍下車架,瘋狂朝大火處奔去。
郭嘉心弦猛地繃緊,瞧著少年決絕如斯的背影,抓起身側的佩劍便隨之下車。臨別之前,還囑咐了車夫於西城郊匯合。
郭瑾腦中一片空白,許是二郎失蹤一事對她打擊過甚,她實在難以接受另外一樁痛心疾首的事故。只見她拼命追趕著那位西涼軍的步伐,遠遠地只能看見對方身上厚重冷硬的鎧甲,火光下折射著毫無感情的冰冷光澤。
她的臉色蒼白,冷汗直直滲入衣衫,凝神抽出懷中的短刀,刀鋒早在之前便已被她磨得鋒利無比。她拼盡所有的力氣跨過人山人海和推推搡搡的士兵,就在她滿心以為自己可以救下那個天真善良的小姑娘時,迎接她的卻是青童含著熱淚自絕而亡的場景。
這是她第一次感覺到無助的滋味。久違的怒氣沖頭而來,乃至於她緊攥著短刀,並瘋魔般將那刀身死死插入對方的脖頸中去。
血管被人割開,血液四濺而起,郭瑾的雪白襜褕霎時間被染作艷紅。瞧著那人毫無聲息的模樣,郭瑾手一松,短刀“咣當”一聲墜落在地。
她殺人了……
郭瑾一時呼吸困難,就連心臟都堵塞地生疼,腦中還未來得及思考,郭瑾便已被人穩穩握住雙手。
他的呼吸全都亂了,一點都不似平日裏氣定神閑的模樣,郭瑾乖乖任他握著,眼眶憋得通紅,卻是開口問道:“兄長怎也跟過來了?”
郭嘉卻不言語,雙手順著手臂直直扣住她的後腰,似乎生怕一松手,便再也尋不見她。
郭瑾順從地任他抱著,見對方並不嫌棄自己身上的骯臟血跡,亦跟著箍上對方的腰身,“兄長,青童她……”
話至一半,便已哽咽出聲。
她突然怕透了這個世道,人命賤若草芥,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行到來。她不想再失去任何自己在乎的人,她顯然無法做好一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。
郭嘉終是平穩下呼吸,此刻聞聲,微微垂首便湊至郭瑾耳邊,“阿瑾莫怕,這本不是你的過錯。”
你本已為她安排妥當,你又如何能料到她貿然返程?
聽到對方的耐心撫慰,郭瑾按下悲慟的情緒,直接攥住對方寬似流雲的長袖。郭瑾欣慰地想,至少還有兄長陪在自己身邊。
有他在,就算所有人都拋棄自己,好像也沒有那麽難過了。
不過……
想到天妒英才,史書上兄長去世時不過三十又七,郭瑾又覺得自己不應該太過依賴對方。
到時候會難過的,若是兄長不在了,還有誰來寬慰自己呢?郭瑾竭力平下心緒,正要同郭嘉盡快離開此地,便聽身後有人遠遠喚道:“瑾兄!”
郭瑾回身,曹昂不知為何還未出城,此刻正遙遙策馬驅近,他的身姿俊逸灑落,她甚至可以想象到此人鐵甲銀槍、叱咤沙場的颯颯風姿。
曹昂飛身下馬,見她滿身血汙,眉毛明顯擰到了一處,“瑾兄可有受傷?”
稍稍退後半步,郭瑾勉強維持著君子風範道:“無礙,曹兄勿掛。”
想著此地不宜久留,曹昂也不多言,只將手中韁繩穩穩塞進郭瑾手中,並在兩人疑惑的視線中拱手離去。
郭瑾察覺出他的用意,正要上前扯住他的衣袍,對方卻繞過她的動作,遠遠沒入烈烈火光中,他的背影硬拔堅決,漸漸隱沒於火光人海。
記下對方的雪中送炭之恩,郭瑾與兄長一同策馬出城,行至西郊與車夫匯合時,郭瑾轉念一想,只沖靜靜待命的褐衣車夫道:“走,去長安。”
·
荀彧歸鄉後的第一件事,不是娶妻,而是游說潁陰族人遷移之事。
荀氏世代居於潁陰,如今更是當地望族,遷族之事,涉及祖宗祠堂,怎可如此倉促而就?
就在荀彧費盡口舌同族中長輩斡旋之際,大將軍何進的死訊恰巧傳至潁川,一時間,郡縣皆驚,方知荀郎所言非虛也。
荀緄德高望重、輩分尊崇,想通荀彧所言後,便開始思慮遷族一事,見二龍先生都已點頭,族中長幼這才紛紛應聲同意。
同荀緄敲定避難冀州之後,荀彧終是落下心頭巨石,還未及休憩片刻,方想起陽翟城中,還有瑾弟日夜掛懷的親友,這才孤身一騎再入陽翟。
第一次登門拜訪,荀彧禮貌道明身份,聽聞是潁陰荀氏慣有才名的荀文若到訪,郭禧滿面春風地迎出門來,與對面的青年溫和見禮。
荀彧愈發恭順,同郭禧步入正廳後,便直接長揖不起,將荀氏欲舉族遷移冀州之事同郭禧透徹言明。
郭禧雖年過七十,但耳聰目明,對京中之事更是多有關註。
本就覺出大難將至,打算舉家遷徙的郭禧順勢眉開眼笑,只拉著荀彧的雙手開始同他暢談熱聊。
期間無意得知荀彧竟與自家女兒熟識,郭禧捋著花白的胡須慨然頷首:“文若通雅不凡、品若松竹,若非小女無意於婚嫁之事,老朽定是親登貴府,也要將這般賢婿拐回家門才是!”
荀彧聞聲笑得溫和,“承蒙郭公擡愛,彧甚愧矣。”
話罷,腦中卻猛地空白一瞬。
小女……
他明明聽瑾弟所言,郭公家中僅有郭瑾一獨子,又何來小女之說?
荀彧似乎想到了什麽,顧不得繁雜的君子之儀,他猛然握住對方略顯枯朽的雙手,聲色急切道:“郭公所言小女,是為何意?”
郭禧這才驚覺自己說漏了嘴,不由得捶胸頓足地悔嘆一番。許是荀彧太過符合郭禧心中的女婿人選,又許是郭禧過於篤信荀彧的君子心性,知他與阿瑾相熟,郭禧不由附耳密語解釋幾聲。
荀彧的表情僵在面上許久,久到他都不曾註意自己是如何走出的郭府,又是如何策馬而起直直朝著雒陽的方向沖去。
瑾弟她竟是女孩子?
她為何不願意告訴自己?
最後一次相見,她還曾那般柔情地扯住自己的衣袖,是他不解其意,還自以為是地不告而別。
他以為這樣自己總該死心了,他不能喜歡上一個男子,哪怕明明心動到不可救藥,他也要用冷水狠狠澆醒自己。
可如今卻告訴他說,阿瑾是個女孩子,自己喜歡她本沒什麽不對,他本可以同阿瑾攜手一起安靜偕老?!
沖頭的熱意沸騰至頂點,然後就在他情難自控之際,覆又突然降至冰點。
他已經有婚約在身了……
僅此一條,便足以給他判了死刑。
對方毫無過錯,他又怎能為一己之私拋棄荀氏顏面於不顧,又將未婚妻的尊嚴踏進泥地裏,只為自己開心快活呢?
從他不辭而別的那一刻起,他就該知道,是他主動放棄了自己的幸福。
……
眼瞅著荀彧失魂落魄地策馬遠去,郭禧嘆息著跨進府門,夫人王氏見他笑而不語,回憶起方才聽到的對話,不由蹙眉詢道:“之前不是說相中了荀氏的小輩,荀公達麽?郎君何以對文若說出這番話來?”
瞧著自家夫人的疑惑模樣,郭禧故作深沈地沈吟一聲:“聽聞阿瑾得往雒陽,全靠荀文若相助之恩,老夫如此一言,既誇讚了荀郎德行,又肯定了老夫識人眼光,豈不互利兩全?”
王氏聽他一言,當即知曉了自家郎君心中所想,他不過是埋怨荀郎將阿瑾帶離陽翟,讓他父女路途遙遙、難得相見,又眼尖瞧出此人對阿瑾的別樣關懷之心,便故意作此一言,以期讓荀郎悔恨莫及罷了。
王氏不便戳破郭禧心思,只能轉移話題道:“眼見嘉兒已至弱冠之年,郎君可還記得長姐離世前,曾為嘉兒所留之字?”
郭禧冥思半晌,忽而出聲道:“若無差錯,應是‘奉孝’二字?”
王氏心知當今動亂,她與郭禧無法前去雒陽為郭嘉舉行冠禮,郭嘉與阿瑾亦不願主動回鄉相聚,既如此,倒不如一切從簡,直接書信一封,將表字轉達,他二人若能於雒陽尋到德高望重之人為他加冠,那也是極好的。
王氏將心中所想同郭禧商議,郭禧難得並無異議,當即書信一封交由驛使傳達,自己則專註於遷族大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